第三章 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
實施工業強州戰略,緊緊圍繞石油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紡織服裝基地建設,優選一批主業突出、特色鮮明、成長性好的產業集群,進行重點培育和發展,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第一節 推進石油化工基地建設
充分發揮石油優勢,深度拓展油地共建和產業合作模式,以化纖、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工品為產品方向,延伸拓展油煤共煉-芳烴-PTA-聚酯-滌綸-混紡一體化產業鏈,加快實現由單一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向精細化工和煉化紡一體化轉變。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謀劃啟動千萬噸級煉油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天然氣儲氣設施建設,完善原油、天然氣、成品油儲運和管道網絡。加快構建天山南坡庫爾勒—輪臺石化產業帶,重點推動油氣化工項目向庫爾勒上庫石油石化產業園、輪臺縣拉依蘇工業園集中布局。
專欄2 石油石化重點項目
400萬噸重油和煤炭深加工,望京龍130萬噸/年PBAT,中泰50萬噸/年差別化功能性纖維,乙烷制乙烯二期項目,中昆2×60萬噸/年天然氣制乙二醇,普禾粟10萬噸/年仿生催化聯產己內二酸已內酯,巴陵石化60萬噸/年己內酰胺,美克化工6萬噸/年PBAT、10萬噸/年PBT、5萬噸/年PTHF,龍脈化工100萬噸/年油氣伴生資源精細化加工,200萬噸/年沸騰床加氫聯產化工材料。
以建設新疆重要的農產品加工基地為目標,實行特色農產品多途徑綜合開發利用,加大各類特色果品貯藏保鮮和精深加工率,將農產品資源優勢放大到極限,推動加工產品由初端向終端轉移,推動“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發展提速。重點打造特色農產品、林果產品、肉制品、乳制品、糧油及主食加工產業鏈,加快構建集生產、保鮮、儲運、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產品加工全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積極發展加工番茄、工業辣椒等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深度開發番茄紅色素、辣椒紅色素、葡萄籽油、花青素等營養保健食品和添加劑,推動色素等高附加值產品延伸產業鏈;加快發展紅棗、香梨、杏、釀酒葡萄等特色林果精深加工,積極開發濃縮果汁、果醬、香梨膏等高附加值產品;推動葡萄酒產業提質升級,提升釀酒工藝和品牌知名度,擴大市場影響力;做大做強肉制品精深加工,引進和培育大型加工龍頭企業,以集中屠宰、品牌經營、冷鏈流通、冷鮮上市為主攻方向,開發綠色、有機高端冷鮮肉和分割肉;擴大乳制品精深加工規模,加快焉耆盆地全疆奶源基地建設,積極開發多品種健康型、營養型、功能型乳制品;提升糧油加工品質,引導加工企業按照“中國好糧油”“新疆好糧油”標準,開發高檔專用面粉,形成強筋、中筋和弱筋專用面粉品牌;推動主食工業化水平,做大做強做優馕產業,以庫爾勒市為重點,打造集原料采購、加工、配送為一體的中央廚房產業。
專欄3 農副產品加工重點項目
大力發展香梨、白杏、紅棗、釀酒葡萄等林果優勢產品精深加工,加快加工番茄、工業辣椒、棉花、藥材、孜然、羅布麻、枸杞等特色經濟作物深加工,建設牛羊生豬屠宰深加工等項目。
加快建設以庫爾勒紡織服裝城為核心的“庫爾勒市—尉犁縣—鐵門關市”產業聚集區,全力打造巴州紡織服裝產業生態圈,推進紡織產業向印染、織造、針織、成衣等下游產業縱深延伸,著力構建紡織服裝全產業鏈發展新格局。加快補齊印染短板,開展技術攻關,引進和推廣無水印染技術,確保新上紡織印染項目全面達到安全環保標準。積極發展化學纖維產業,大力發展滌綸短纖、滌綸長絲,帶動紡織服裝面料、家紡面料和工業用紡織品發展,打造西北滌綸產業基地。提升產業技術裝備水平,加快紡織服裝產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水平。力爭到“十四五”末,建成全疆規模最大、門類最全、特色鮮明的全產業鏈集群,創建綠色智能紡織示范園。
專欄4 紡織服裝基地重點項目
中國西北襪業紡織工業園、毛巾織造產業園、康平納筒子紗智能染色、中泰昌達2000臺噴氣織機、中泰立圣豐700臺針織大圓機及染整一體化、中泰亨惠年產14萬噸水刺無紡布,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900萬套家紡、1000萬件內衣、針織布和機織布、滌綸短纖和長絲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