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人民政府,州人民政府各部門、直屬機構,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各園區(開發區)管委會:
現將《全面提升巴州人工影響天氣服務能力工作方案》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5月10日
相關鏈接:
關于《全面提升巴州人工影響天氣服務能力工作方案》的政策解讀
全面提升巴州人工影響天氣服務能力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47號)和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推進新疆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新政辦發〔2021〕5號)精神,進一步提升全州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在農業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服務保障能力,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自治區黨委、政府工作要求,準確把握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基礎性、公益性定位,完善體制機制,加強能力建設,推動科技創新,提高作業水平,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防災減災救災、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各族群眾安全福祉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任務
(一)提升人影監測、作業及指揮能力。一是聚焦人工影響天氣重點作業區域,在天山、阿爾金山、昆侖山等山區,通過爭取中央、自治區項目,補充建設云降水地面探測設備及降水自動監測網絡,在冰雹易發多發區域建立冰雹云小型天氣雷達監測預警網絡,優化探測裝備布局,構建科學合理的云水監測網,收集整理云水資源(氣象)數據,為人工影響天氣監測預警、指揮作業和效果評估提供基礎支撐。二是擴大地面火箭、煙爐作業規模,積極開展飛機增雨(雪)作業,提高全年常態化空中云水資源開發能力。進一步優化地面作業點布局,加快庫爾勒市、輪臺縣、尉犁縣、且末縣、若羌縣、和碩縣等重點區域地面人影作業基地建設,推進火箭、煙爐等作業裝備自動化、標準化、信息化改造和人工影響天氣物聯網建設。三是加快全州人影作業車輛車載監控系統和通訊系統建設,完善州、縣(市)兩級業務指揮體系,提高指揮調度和區域協同水平。提升云降水和作業條件預報能力。加強與空域管制部門信息融合,形成科學指揮、精準作業、效果評估的人工影響天氣一體化業務系統。
牽頭單位:州氣象局
責任單位:州發改委(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生態環境局、自然資源局、水利局,各縣市人民政府
(二)加大重要水源地空中云水資源開發力度。強化重點生態功能區、重要河流水源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保障服務能力,因地制宜制定常態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工作計劃,加快形成生態修復型人工增雨作業體系,有效保障重要水源地水資源安全,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在開都河—博斯騰湖流域、阿爾金山—昆侖山北坡山區和孔雀河—迪那河流域等重要水域地范圍內(和靜縣、和碩縣、且末縣、若羌縣、輪臺縣、庫爾勒市),積極開展以地形云人工增雨(雪)技術為重點的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在山區具備條件的區域布設地面煙爐,擴大地面火箭作業覆蓋面,加大空中飛機人工增雨(雪)作業力度,采取空地結合措施增加作業影響面積,不斷提高人工增水作業能力,進一步發揮人工影響天氣在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態恢復、水庫增蓄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牽頭單位:州氣象局
責任單位:州生態環境局、自然資源局、水利局、林草局,各縣市人民政府
(三)加強冰雹災害防御能力建設。開展全州冰雹災害精細化區劃與風險評估,科學合理規劃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冰雹災害防御能力建設,進一步增強全州冰雹災害監測預警和風險防范能力。針對庫尉輪和博湖南山等冰雹災害多發區域,庫爾勒市、尉犁縣、輪臺縣、博湖縣要加強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監測和預警,根據冰雹路徑科學設置人影防雹作業點,增加人影作業設備,擴大防雹作業規模,加大冰雹頻發區及重要農時節點的防雹減災作業力度,形成由點到面、由一道防線到多層次防御的格局,強化地面防雹減災作業及聯防指揮能力建設,保障糧棉和特色林果豐產豐收。
牽頭單位:州氣象局
責任單位:州應急管理局、農業農村局、林草局,庫爾勒市、尉犁縣、輪臺縣、博湖縣人民政府
(四)助力生態修復,改善空氣質量。加大生態保護和修復人影保障作業力度,將人影作業增加的降水直接用于當地生態系統修復。加快構建以重點生態修復區域為重點的空地一體化人工增雨(雪)作業體系,加大人工增雨(雪)作業力度,開發利用空中云水資源補充生態用水,擴大湖泊濕地面積,增加森林草地生物量和覆蓋度,逐步恢復生態保護屏障作用,增強生態自然恢復能力,減少或減弱沙塵天氣影響,推動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牽頭單位:州氣象局
責任單位:州生態環境局、自然資源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林草局,各縣市人民政府
(五)提高人影重大應急保障服務能力。建立州、縣(市)、作業點三級防災減災人工影響天氣應急保障體系,完善應對森林草原火災火險、異常高溫干旱等人工影響天氣應急工作機制,及時啟動相應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根據重大活動需要,建立人工影響天氣試驗演練工作機制,加強技術儲備,保障重大活動順利開展。
牽頭單位:州氣象局
責任單位:州應急管理局、公安局、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林草局,各縣市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制。各縣市要健全組織領導體系,成立有獨立法人職責承接和責任落實的主體機構(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負責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日常管理。要加強對本區域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重大生態保護工程建設規劃統籌考慮,健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穩定人員隊伍,提升隊伍素質。
(二)組建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隊伍。采取批準編制、調劑公益性崗位、勞務派遣、其他工作人員兼職等多種方式,組建一支相對固定的人影作業隊伍。要進一步規范管理、細化流程,對出現的災害性天氣,在當地人影機構的統一指揮下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充分發揮人工影響天氣在增加降水和災害防御方面的作用。健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人員勞動保護、人身意外傷害和公眾責任保險等保障制度,按規定落實津補貼政策,保障合理待遇。
(三)保障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經費。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經費列入地方財政預算,優先保障作業人員、彈藥采購、裝備采購、運轉維護等相關費用。要以申報項目等形式,積極爭取中央、自治區項目資金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投入,不斷完善配套投入機制,確保經費投入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增長。
(四)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嚴格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納入安全生產目標考核體系,建立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生產經費投入機制。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的管理體制,健全部門聯動、協同監管、聯合監管的有效機制。持續落實自治州人工影響天氣領導小組工作會議制度,明確氣象、應急管理、公安、武裝部門等成員單位工作職責,聯合制定安全事故處置應急預案,強化人影應急演練,依法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應急救援和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強化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加強作業裝備、彈藥運輸、存儲、使用等安全管理,切實筑牢安全生產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