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巴州黨委、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全面建設法治政府重大決策部署,以及自治區黨委、政府工作要求,加快推進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F就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報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堅持黨對法治政府建設的領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一是扛牢法治政府建設責任。州黨委、政府始終將法治政府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納入重要議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與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同謀劃、同推進、同落實、同考核?!笆奈濉币巹澮约澳甓热瘯蟾?、政府工作報告均單辟章節對法治政府建設進行安排部署,凡是法治政府建設重大問題全部納入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審議事項,2023年召開5次州黨委常委(擴大)會議、8次州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法治政府重大事項,州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主持召開依法治州委員會會議、法治督察動員會、法治政府建設推進會4次,批示法治建設工作122次,確保依法治州、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二是健全完善法治政府保障體系。完善法治建設議事機構體制機制,重新修訂自治州貫徹落實“一規劃兩綱要”分工方案314項,配套出臺依法治州工作要點、法治政府、法治督察、行政執法案卷質量評查、法治為民辦實事方案等具體措施15項。用好法治建設績效考核“指揮棒”,實行每季度“一考核一打分”考評制度,將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納入年度領導干部績效考核民主測評重要內容,督促和規范各級領導干部在法治之下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三是深化法治學習培訓。印發《自治州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實施方案》,州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主持召開州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法10次、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法17次,帶頭研討交流,引領全州各級黨委政府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2864場14320人次。全州各級黨政干部參加“法治講堂·逢九必講”41期30.8萬人次;州黨委黨校(行政學院)將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各類培訓班重要內容,舉辦培訓班144期18831人次。四是加大法治專門隊伍建設。堅持把政治上強作為選配法治專門隊伍的首要標準,2023年組織7批197名縣處級干部任前考法,提拔任用、交流法治干部34人,選派41名優秀政法系統干部赴縣鄉掛職鍛煉,推動法治干部壯筋骨、長才干。
(二)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一是立法體系不斷優化科學。充分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完善立法工作調研、立法后評估等機制,建立20名立法咨詢專家庫和9個基層立法聯系點,提高立法工作的公眾參與度和透明度。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在經濟社會發展、群眾關注熱點難點和重大民生問題等領域立法方面持續用心用力,2023年修改《紅棗產業促進條例》《庫爾勒香梨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條例》《農田防護林建設保護條例》,讓群眾切身感受到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帶來的實惠。二是完善規范性文件監督管理機制。貫徹落實《自治區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辦法》,全面推行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機制,規范管理行政規范性文件的起草、論證、審查、備案各環節,行政規范性文件報備率100%。經清理,2023年繼續有效63件,廢止14件,失效27件,行政規范性文件報備率、報備及時率均為100%。三是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職能。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著力構建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機構職能體系,40項州本級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取消或調整為政府內部審批,行政審批事項壓減率達60%以上。大力清理規范行政審批涉及的中介服務事項,做到清單之外無事項。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全州各級行業主管部門完成政務服務數據目錄編制9781條,編目17685條,認領使用自治區行業主管部門電子證照模板24種,匯聚歷史證照數據193萬條。四是強化政府行政權力監督制約。州人民政府按程序向自治區人民政府、州黨委、州人大常委會報告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自覺接受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常態化推進“一府兩院”聯動機制,解決具體問題48個,32家被執行企業實現破產不停產、職工不下崗、資產再盤活。深入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機制,尊重并執行法院生效裁判,積極答復司法建議和檢察建議,全力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辦理案件。2023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349件,代表、委員滿意率99.6%。加強行政監督和審計監督,建立覆蓋政府性資金和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年內完成審計項目152個,促進增收節支、挽回損失4.75億元,移送處理事項27件。五是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制發《規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具體意見》《2023年自治州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等一攬子助企紓困政策措施,減稅降費、退稅緩費16.94億元,累計清償欠款1.27億元,清償率69.87%,位居全區第三。依法保護市場主體權益,組織17家律所119名律師走進34個商會、5000家民營企業“法治體檢”,2023年新增市場主體20483戶、總數達15.67萬戶??v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梳理50個“一件事一次辦”主題集成服務套餐,形成100個具有巴州特色的“一件事”政務服務事項清單,高頻民生服務事項全部實現24小時自助辦理,21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不動產登記在全疆率先實現2小時辦證,企業注冊登記“全程電子化”、綜合登記效能提升75%以上,90%以上電子證照辦理實現“零跑動”,“12345”非緊急類政務熱線受理辦結率達98%以上,企業群眾辦事更加方便快捷。聚焦暢通訴求渠道,推進12345熱線便民服務中心與110報警服務臺高效聯動,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話務量38.72萬件,接通率97.68%,回復率、滿意率均達100%。州市、博湖和若羌縣政務服務中心被評為自治區級標桿大廳。六是重大行政決策科學民主合法。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集體審議,對主要風險源、風險點進行全面排查、科學評估,應評未評或評估不合格事項,不予提交討論。全面推行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制度,全州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聘請法律顧問487名、選任公職律師155名,有效暢通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參與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及重大公共決策渠道。司法行政部門常態化列席政府常務會議形成制度,州人民政府93件涉法事務全部合法性審核,政府常務會前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核100%。七是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優化整合組建市監、文旅、農業農村等7個重點領域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對9個縣市、18個州直執法部門執法案卷交叉式質量評查,抽查案卷541件,糾正問題100余條。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推動完善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編印《行政機關依法實施行政處罰全流程指引》,明確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等20余類執法文書格式。加強重點領域執法,扎實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依法懲戒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推進行政執法權限和力量向基層下沉,聚焦提升鄉鎮(街道)綜合執法能力建設,推動全州98個鄉鎮(街道)賦權事項清單化,開展新申請執法證人員1230名崗前培訓,組織97名執法人員參加自治區執法業務培訓、20名執法人員赴河北師范大學考察學習,持證上崗、亮證執法更加規范。全州現有持證行政執法人員3058名。八是推進政府信息公開規范化建設。研究制定《自治州26個領域政務公開事項標準目錄》,完善政府信息公開窗口建設,扎實推進基層政務公開,健全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信息內容更新保障機制,確保發布信息內容準確、及時。近年來,發布信息2700條,更新信息公開目錄1600條。九是扎實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工作。研究制定《自治州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工作方案》,明確4個縣市申報創建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州(縣、市),5個縣、17個州直部門申報創建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編印《自治州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應知應會百問》手冊2000余份。通過縣市、部門申報情況,對照《市縣法治政府建設示范指標體系》(2023年版)具體任務,精心篩選、把關審定、好中選優,博湖縣被自治區列入“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推薦名單。十是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著力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效能,提升社會服務數字化普惠水平,推動數字城鄉融合發展,政務數據資源體系建設持續優化,自治區電子政務外網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已接入全州400個部門單位。八縣一市建成縣市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216個鄉鎮建有電商服務站及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以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和“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為抓手,全州建成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電商示范基地試點園區,成為全疆第二的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試點園區。
(三)穩步提升司法質效和公信力,堅持用法治保障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形成發展。一是精準實施司法責任制改革。推進“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改革,兩級法院受理案件4.3萬件,審執結3.7萬件,審限內結案率89.06%、實現歷史新高。和靜縣公安局榮獲“全國公安機關建設應用成效突出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推進刑事案件審查起訴階段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受理刑事案件1610件,符合指定辯護情形1136件,開展法律幫助案件1783件,刑事案件律師辯護覆蓋率達到100%。2023年自治區試點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巴州召開,及時將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符合實際的措施辦法在全疆復制推廣。二是深化執法司法制約監督。依托“大數據+網上督察”,探索研發30種實戰化數據模型和執法監督12種技戰法,健全完善研究審議、執法分析、問題評查等機制制度,構建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大監督管理格局。健全失信懲戒聯動合作機制,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息與重點部門實現公共信用信息資源共享。三是深化司法行政制度改革。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系統部署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制定自治州人民政府行政復議咨詢委員會規則、辦案守則、聽證規則、案件檔案查閱規則等制度,強化行政復議集體辦案責任制。聘請行政執法單位法治力量、政府法律顧問、律師和社會代表40人,為重大、疑難、復雜案件提供指導、幫助和咨詢意見,確保案件化解合法、公正、公開、高效。2023年兩級行政復議機構共收行政復議申請151件,受理127件,審結111件,做到應調盡調、能調盡調,11種案件類型出庭應訴率達100%,其他案件出庭率同比2022年45.4%提高到了95%,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四)牢牢把握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的著力點,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一是深入普法宣傳,促進全民守法。嚴格落實“八五”普法規劃,重點突出國家工作人員、青少年和基層群眾重點普法對象,梳理56個部門單位302項法律法規普法責任清單,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報紙、廣播、電視、新媒體轉載刊發人民日報相關報道2070條;全州中小學聘任法治副校長538名,開展法治宣傳680場次,受眾師生30余萬人次。州教育局評為自治區“學憲法講憲法”先進集體。全面實施“法律明白人”提質增效工程,遴選“法律明白人”1899名,開展培訓22期2706人次。組織州縣鄉村法治工作人員、基層干部、人民調解員、鄉村法律明白人進行“每周一課”法治培訓39講10.25萬人次。目前,創建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6個、自治區級6個、自治州級22個。二是健全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聚集公證、律師、法援、仲裁、鑒定、法宣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高質量建設現代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成州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0個、鄉鎮(街道)工作站99個、村(社區)工作室625個,法律援助工作站169個,實現州縣鄉村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全覆蓋,集中化解跨區域和跨行業領域的民間糾紛,做到“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法律服務”。三是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印發《關于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依法推進矛盾糾紛預防和調處的意見》,推行“一村(社區)一法官”、“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物業矛盾糾紛“12345”機制,依托“智慧調解”和“9+X”綜合治理平臺大數據,全面落實矛盾糾紛共建共治共享調解機制。建立人民調解組織748個、商會民商事、醫患糾紛等各類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41個,培育個人和品牌調解室62個,實現人民調解組織依法設立、制度健全、工作規范。成立由退休法官、人民陪審員、律師、金融保險、商會等組成的多元調解工作室91個,特邀調解組織439個、特邀調解員382名,人民調解員5184名,村(社區)建立以法官個人命名的工作站608個,優化22個人民法庭、1202名干警的職能設置,堅持“有案辦案、無案送法、帶案調解”原則,形成聯調共治多元格局。4個調委會、10名調解員受國家和自治區表彰,焉耆縣、和靜縣2篇優秀調解案例入選司法部案例庫?!胺ü俟ぷ魇?”訴源治理經驗在法治日報、學習強國平臺、《中國審判》雜志上向全國推廣,560個“法院故事”在《人民法院報》《新疆法制報》等媒體報道。2023年全州人民調解組織受理矛盾糾紛2.6萬件,成功化解2.58萬件,化解成功率99.02%。
二、存在問題
我們雖然做了一些積極工作,取得一些成效,但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時代、新形勢和新要求,與上級黨委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一是推動數字法治政府建設的新舉措新方式有差距。數字政府建設有待完善,尚未建立完善的上下貫通、橫向聯通的數據標準體系,數據資源的有序開放、市場化應用程度較低,仍然存在數據壁壘。二是在推動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上督促指導力度不夠。行政執法監督力量相對薄弱,沒有形成監督合力,行政執法隊伍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執法水平還不高。三是推進矛盾糾紛預防和調處化解工作不平衡。人民調解員隊伍結構還不夠合理,部分調解員文化程度偏低,面對專業性較強的疑難復雜矛盾糾紛時辦法不多、質效不明顯。
三、下步措施
2024年,我們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部署要求,全力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確定的各項任務舉措,用法治維護社會穩定、服務高質量發展、保障人民群眾權益、維護公平正義,不斷奏響深入推進依法行政的時代強音,譜寫全面建設法治政府的新篇章,為全區經濟社會和社會穩定提供堅實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