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科技局(外國專家局)貫徹“自治州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建設提升行動”實施方案
(2020-2025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州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建設提升行動方案》文件,進一步推動自治州農副產品加工業發展,加快農業提質增效,結合我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緊緊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總目標,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優先任務,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疆方略,以解決產業大而不強,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為目標,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為主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農業增收農民致富、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為核心,突出農產品加工業的引領作用,突出新型市場主體的催生培育,著力推動要素集聚優化,延長產業鏈、價值鏈、增收鏈,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全產業鏈開發、經濟社會生態三效合一的新業態,全面推進自治州現代農業建設和城鄉統籌發展。
二、原則及發展目標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農副產品加工業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要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產業發展的第一動能和第一競爭力,引導產業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推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替身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和企業技術裝備水平。
三、工作重點
(一)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堅持產學研結合,充分發揮農業科研、農技術推廣發揮科技推廣等機構作用,建設生物育種研發中心,加強棉花、工業辣椒、加工番茄、自然等種質資源庫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發揮特派員、農業技術人員的作用,形成一個主導產業示范區有一組專業技術服務團包聯,一個農林示范基地有一名農技指導員開展農技服務的工作格局。根據全州農業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優化調整種養業結構,合理規劃布局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形成生產與加工、企業+科技人員+農戶銜接配套的產業化格局,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增效。鼓勵有條件的鎮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形成產業園區和集聚帶。貧困村結合精準扶貧,大力開展產業扶貧,引進有實力、有市場的龍頭企業發展訂單農業,解決農產品原料需求。
(二)加快農產品初加工發展。嚴格落實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鼓勵農戶、合作社興建一批果蔬組裝式冷藏庫、烘干房等初加工設施,減少產后損失,拓展農民致富增收空間。培育發展加工型農民合作社、加工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促進本縣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提升產地初加工水平。通過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項目和推廣適用技術,推動農產品初加工水平整體提升。
(三)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打造畜禽產品、蔬菜、水產品加工,香梨、紅棗、杏等精深加工產業鏈,推動主要農產品生產、儲藏、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等一體化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新興業態,支持加工企業利用互聯網、電商等新的發展手段,推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
(四)龍頭企業項目申報等方面給予扶持。對競爭力強、外向度高、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加工型龍頭企業項目申報等方面給予扶持,促進其盡快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重點發展精加工系列產品。充分發揮高新技術企業在商業化育種、成果轉化與應用等方面的主導作用,提高我州在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市場中的份額。
(五)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投入產業扶貧,通過委托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農戶(貧困戶)生產、保護價收購、入股分紅和利潤返還等多種利益聯結形式,穩定農產品產銷關系,與農民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
四、組織保障
(一)強化政策落實、科技項目支撐。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冷藏保鮮、初加工等設施。支持符合條件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申請有關科技項目。要牢固樹立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就是扶持農業的觀念,把發展農業產業化、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作為深化農村改革、建設高效生態現代農業的戰略舉措來抓。各縣市教科局將進一步發揮職能作用,加強相關職能部門協調,形成推動農業產業化工作發展的強大合力。
(二)強化服務指導。各縣市教科局將加強對農業龍頭企業的動態管理,完善統計、監測、分析制度,做好對農業龍頭企業生產規模、經營業態、成本收益等方面信息的監測和調研,積極幫助其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對農產品加工企業將進一步加大項目爭取力度,確保農業龍頭企業能切實享受到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
(三)強化宣傳引導。積極發揮科技系統和其他社會組織在行業自律、教育培訓和品牌營銷等方面的作用,督促企業切實履行質量安全、吸納就業和產業扶貧等責任。對在吸納就業、產業扶貧、社會公益等方面履責較好的企業,通過在政府網站、微信、電視專訪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報道,樹立典型,弘揚正氣,激勵和帶動更多的企業干事創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科普知識宣傳,努力營造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
巴州科技局(外國專家局)
2020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