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自治州建筑工匠3年3.3萬人培訓就業行動方案(2023-2025)》(以下簡稱《方案》)。現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方案》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隨著新時代經濟建設與新型城鎮化發展需求,人力儲備與人才儲備對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強建筑領域勞動力專業技能培訓,推動建筑行業細分領域工種串聯,提供就業保障,是我州建筑業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著力點,是行業生生不息、推陳出新的能量源泉。
2022年國務院發布《“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2023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新疆建筑工匠3年30萬人培訓就業行動方案(2023-2025)》,推動建筑業工人培訓就業工作。為響應國務院與自治區人民政府安排,強化巴州建筑工人隊伍硬實力,制定本方案。該《方案》是“2020-2022年建筑領域技術工種職業技能培訓就業行動”的延續,標志著培訓就業系列行動進入第二個3年周期。
二、《方案》發布具有哪些意義?
一是保證百姓根本利益。就業對百姓而言,是個人與家庭獲取勞動收入的主要途徑,也是參與社會分工、獲得成就感滿足感的重要方式,為其全面發展和價值實現提供了必要保證,更是維系社會穩定、人民安居的底層邏輯。而市場經濟的競爭上崗機制對百姓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培訓學習作為提高個人能力的最有效途徑,與勞動就業互為因果,密不可分。
二是明確主體責任。政府、企業、教培機構、學員是培訓就業行動的四個主要構成部分,在培養優質建筑工匠的大前提下,各部分通過對自身職能、需求、目標等因素的不斷磨合,最終發展構成一個相對穩定的機制。《方案》對各方角色及責任進行了明確,提出了積極有效的行動方針,有利于催動培訓就業行動機制盡早形成。
三是確定主要導向。為形成建筑領域人力資源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應堅持“市場導向”與“就業導向”并重。市場導向型管理方式遵循客觀規律,符合建筑市場需求的基礎邏輯,具備動態特征與更強的時效性;就業導向是將建筑工匠培訓就業行動落到實處,以培訓學習作為建筑工匠的上升力,最終為實現就業服務。
三、《方案》部署了哪些內容?
一是確定目標任務。《方案》將建筑工人培訓、勞務經紀人培訓、建筑業企業培育作為培訓行動的主要方向,形成建筑業人力資源從基層領域到管理領域再到輸送領域的協同培育,盡可能的實現全面統籌;同時以建筑領域新增就業指標作為約束性指標,確保培訓行動落實到就業上。
二是確定培訓范圍。開放門戶,廣泛吸納,支持既有建筑業從業者參與深造,鼓勵有需求的企業主動推薦,幫扶“兩后生”及農村剩余勞動力從業。《方案》對培訓范疇的明確適用于現階段市場需求,并對公益性崗位、建筑服務類行業人員開辟培訓就業通道,為建筑業從業市場“開源”。
四、《方案》如何組織實施?
一是健全制度體系。《方案》明確職能部門責任,落實制度保障政策,強調聯合聯動,保證州內培訓就業行動的順利開展。如:加快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建立月報制度,開展第三方評估制度等。《方案》細化制度建立,為指導工作開展提供了方向,切合實際的明確職能部門工作重心。
二是完善信息管理。《方案》聚焦重點群體就業問題,搭建建筑工匠培訓就業信息服務平臺,結合“新疆建設云平臺”,實現建檔造冊入庫,構建動態更新、全程跟蹤、雙向互通、供需平衡的就業服務網,建立人才儲備臺賬,形成系統性信息化管理。并通過每年3月份的建筑領域用工需求對接會與10月份召開的建筑領域企業培訓需求對接會實事了解市場需求。
三是強化培訓基礎。《方案》提出完善培訓基地建設,補強師資力量,優化培訓方案,提升培訓質效等方針,在營造良好培訓環境,引導群體積極參與,全面升級培訓品質等方面落實行動,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實施方案,如“以師帶徒”、“以工代訓”等模式,制定打造特色實訓基地目標,掛鉤企業信用評價等方針。
四是培育創業帶頭人。《方案》鼓勵建筑從業者通過技能培訓活動,形成職業技能素質提升,成為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綜合型帶頭人才,鼓勵個人向公司化轉型,帶動巴州建筑勞動工作者共同致富。
最后應指出,在充分和深刻把握巴州建筑工匠培訓就業形勢的基礎上,注重解決趨勢性問題,強調政策與市場的協同發力,將培訓行動與群眾就業緊密串聯,這將是順利推進工作的有力抓手和政策落腳點。
如有疑問,可于工作時間致電巴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咨詢,咨詢熱線:2613133。
相關鏈接:關于印發《自治州建筑工匠3年3.3萬人培訓就業行動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