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州委、州政府關于各領域規劃編制工作安排,根據自治區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結合我州實際,制定了《自治州科技創“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一、起草過程
本《規劃》由州科技局牽頭成立編制領導小組并邀請新疆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以下簡稱“戰略院”)參與規劃的編制工作。圍繞《規劃》的思路、框架、目標、內容,到重點企業、重點園區、重點院所、部分州直單位和科技廳有關處室就《規劃》思路框架進行專題調研,對巴州科技發展進行現狀與趨勢分析,對巴州主導產業進行選擇與定位。圍繞培育創新主體、聚集創新人才、完善體制機制、提升創新能力等方面,查找制約我州科技創新的突出瓶頸和主要短板。對“十四五”期間國家、自治區科技創新重大決策部署,提出的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任務進行了逐條梳理,大劑量融入了全國兩院院士大會、科協全國代表大會和自治區科技創新大會主要精神,大幅度吸收了國家、自治區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的最新成果,也大量采納了《自治州黨委、自治州人民政府關于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推動巴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的最新要求。
二、總體把握
《規劃》在總體把握上,突出“四個聚焦”,注重“三個銜接”。
四個聚焦:一是聚焦全國兩院院士大會、科協全國代表大會和自治區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特別是充分體現馬興瑞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二是聚焦我州重大產業需求,充分體現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創新支點的工作主基調;三是聚焦補齊巴州創新發展的短板,充分體現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四是聚焦激活創新主體,充分體現發揮企業和科技人員兩個創新主體的積極性。
三個銜接:一是與自治區科技創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相銜接;二是與自治州“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相銜接;三是與自治州黨委、自治州人民政府關于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推動巴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相銜接。
三、規劃編制的原則和思路
“十四五”時期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巴州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科技創新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規劃的編制要結合當前的科技發展形勢,科技發展重點、科技發展需求,把科技創新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推動科技與經濟的融合,推進經濟的轉型升級,推進創新型巴州建設進程。
編制規劃堅持的原則:一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歷次全會、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特別是在2020年科學家座談會和2021年兩院院士大會、科協代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二是深入學習領會自治區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的總體考慮和部署要求。三是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自治州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全面對標《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編制規劃的思路:一是圍繞創新開放合作,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創新支點。依托庫爾勒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上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創新園區,發揮創新示范引領作用,主動融入南疆科技創新網絡建設。通過科技援疆、國際科技合作、兵地合作、軍民合作等創新開放合作機制,進一步豐富合作交流載體,提升合作交流層次,拓展科技開放合作空間。二是圍繞高質量發展,圍繞工業強基增效和轉型升級、現代農業和鄉村振興發展以及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關鍵技術、先進適用技術的引進與集成應用,構建現代產業技術體系。三是圍繞民生領域和可持續發展重大需求,著力構建保障人民美好生活和社會和諧發展的技術體系,加速先進適用科技成果應用示范和轉移轉化,支撐美麗巴州、平安巴州、健康巴州和智慧巴州建設。四是圍繞科技基礎能力建設,強化創新平臺、創新人才、創新主體等支撐保障,突出對創新平臺、創新人才和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夯實創新基礎。五是圍繞創新環境營造,優化科技管理體制機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科學普及、科研誠信建設,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治理能力,形成良好創新氛圍。
四、《規劃》主要內容
《規劃》共3部分、7章、28節。
第一部分:打造科技創新發展新愿景(第一章)。闡述了我州“十三五”時期科技發展成效,分析了“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了“十四五”科技創新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總體部署。
第二部分:重點任務(第二章至第六章),提出了18項科技創新重點任務。
一是構建區域創新協同開放新格局。重點部署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創新支點、加強科技創新開放合作、推動兵地科技合作和軍民科技合作等3項任務。堅持合理布局科技資源,加快各類園區建設,引領科技園區升級和布局優化,加強國內外科技交流合作,創新兵地軍民科技合作,拓展科技合作空間。
二是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技術體系。重點部署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發展、科技支撐工業強基增效和轉型升級、科技支撐現代服務業發展等3項任務。堅持以科技創新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
三是健全支撐民生改善和可持續發展的技術體系。重點部署科技支撐美麗巴州、平安巴州、健康巴州、智慧巴州建設等4項任務,以科技創新推進可持續發展和民生改善。
四是提升科技創新基礎能力。重點部署推進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培育集聚科技人才隊伍、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主體地位、提升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創新能力等4項任務。堅持把推進科技創新基礎能力建設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保障,夯實創新基礎。
五是優化創新創業環境。重點部署深入推進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深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加強科學普及和創新文化建設、強化科研誠信體系建設等4項任務。堅持以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動力和創新創業活力,以高效創新體系支撐創新型巴州建設。
第三部分:規劃實施保障(第七章)。強調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力度、強化任務落實、健全監督考核等4項保障措施。
四、關于科技創新主要指標的說明
(一)關于《規劃》指標的設置
“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主要指標
指 標 |
2020年 |
2025年 |
屬性 |
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 |
6.2 |
>8、投入強度高于“十三五”時期實際 |
預期性 |
財政科技投入(億元) |
3.69 |
大幅提高財政科技投入力度,科技財政支出用于研發活動的比例達到20% |
預期性 |
每萬人口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人年) |
4.03 |
6 |
預期性 |
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家) |
35 |
120 |
預期性 |
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件/萬人) |
1.65 |
2.3 |
預期性 |
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億元) |
0.37 |
2.4 |
預期性 |
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 |
7 |
12 |
預期性 |
(二)關于《規劃》指標的目標設定
科技投入指標包括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和財政科技投入兩個指標,目標值的表述和測算主要依據《自治區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中對該指標的要求。其中,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根據“十三五”時期的6.2%的年均增長率,提出了大于8%年均增長,略高于自治區7%的年均增長;財政科技投入目標提出要持續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并確保只增不減。
3.關于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目標
4.關于科技產出目標
科技產出目標包括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和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兩個指標。其中,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根據歷史年均增速(7%左右),預計2025年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3件/萬人;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從近兩年的數據表現和自治區對該指標的要求,隨著技術合同登記政策的不斷完善,“十四五”該指標應有一個快速增長,建議目標值定為2.4億元。
5.關于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
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由2020年的7%提高至2025年12%,這與自治區的目標一致。
咨詢單位:巴州科技局 聯系電話:0996—2024322 線下咨詢窗口:巴州科技局規劃與發展科401室
相關鏈接:關于印發《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相關鏈接:圖解《自治州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