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巴州審計局牢固樹立“質量強審”理念,將研究型審計作為提高審計質量、拓寬審計思路的重要途徑,強化審計項目質量全流程管控,堅決把好“三道關”,為推進審計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把好審前準備關。一是認真研究審計工作方案。吃透方案精神,全面掌握審計重點內容和有關要求,明確任務目標。壓實審計組長責任,組織審計人員強化理論武裝,準確把握審計要點,明確項目質量控制重點,并根據審計組成員業務特長等情況,將控制重點細化分解到人,為制定審計實施方案做好準備。二是扎實搞好審前調查。一方面,認真研究相關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精準掌握相關行業規范、規章制度、業務流程等,明確審計工作的思路和方向;另一方面,深入搜集文件資料、采集相關數據,通過對資料及數據的整理及分析,深入了解以前年度被審計單位存在的問題,從中發現內部控制中的薄弱點和風險點。三是制定審計實施方案。對搜集的資料及了解的情況進行深入討論、分析研究,落實審計責任,細化審計內容,明確審計實施的具體步驟和方法,制定切實可行、目標明確的審計實施方案。
把好審計實施關。一是嚴格執行審計實施方案。按照審計方案確定的重點目標、內容、方法、時間安排等,有序開展審計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對工作思路及審計重點進行調整,切實發揮方案在突出審計重點、指導審計實踐中的作用。二是定期或適時召開小組會議并組織研究。定期或適時召開審計分析研判會,分析研究并解決審計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匯報審計方案執行情況,商討解決辦法,厘清審計思路,糾正審計方向偏差,確保審計工作沿著既定目標推進。三是完成審核復核工作。在審核復核中,注重把握時間、主體、決策過程+違規情節(行為后果)、金額(或其他量化情況)、問題原因、后果+影響(分為可糾正后果及不可糾正狀態)、截至審計日時點狀態等事實七要素,充分考慮問題定性是否準確、證據是否充分、法規是否適當、審計目標是否實現,研究討論問題認定、責任主體等重要事項,認真填寫審核工作記錄,完成審計證據及工作底稿的審核工作,避免重大質量問題發生。
把好審計報告關。一是報告邏輯要清晰。在審計報告撰寫時不僅要注意因果關系、層次分明,而且要在平時建立有效的邏輯思維框架,這對于審計人員識別風險,形成高質量的審計報告是非常重要的。二是報告重點要突出。針對報告類型,做好謀篇布局,突出目標和重點,緊緊圍繞實施方案確定的目標,注重揭示體制機制上存在的問題,緊抓業務痛點找到解決方案。三是報告用詞要準確。做到審計評價要以認定的事實為基礎,要有充分、適當審計證據支持,與審計發現的問題相銜接,不能自相矛盾和片面化,表述要客觀適度,用詞嚴謹;問題描述客觀清晰,定性定責準確,語言平實易懂,法律法規引用恰當,處理意見依法依規;審計建議切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