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召開。在發布的《中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復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的通報》中,焉耆縣七個星鎮霍拉山村繼續保留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為鄉村全面振興和高質量發展擦亮文明底色。
近年來,霍拉山村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推動精神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雙向發力,通過強化思想引領、厚植文化根基、創新治理模式,抓實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一幅文明善治的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從何而來的精神偉力?思想領航
今年以來,霍拉山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等陣地,在增強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上持續用力,常態化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宣講活動。圍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鄉村振興政策等,組織開展“理論宣講進鄉村”活動80余場次,宣傳教育群眾3500余人次。
通過村民自薦、小組推薦、民主評議等方式,評選出“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最美庭院”“十星級文明戶”等81人戶,持續帶動更多身邊人提升文明意識。建立“紅黑榜”制度,對環境衛生整潔、鄰里和睦的家庭進行表揚,對不文明行為進行曝光,督促村民自覺遵守道德規范,助力良好村風民風的形成。
組建霍拉山村“石榴籽”文藝小分隊,村民自編自導自演各類文藝節目46個,舉辦群眾村晚、我們唱起來、優秀國產電影放映、全民閱讀、科普大篷車等各類文化活動22場次,持續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文化素養,將村民的心緊緊凝聚在村黨組織周圍。
從何而來的內生動力?產業之興
2010年以前的霍拉山村還是大山深處的貧困村,隨著旅游興村的闊步實施,一躍成為家喻戶曉的全國文明村,更享有“絲路古村”的美譽。行走在霍拉山村,屋舍整齊美觀、廣場錯落有致、街道寬敞清潔、小渠流水潺潺,人們被這里的獨特魅力所吸引,紛至沓來。
多年來,霍拉山村深入挖掘本地傳統文化資源,做深做足“傳承弘揚”和“活化利用”兩篇文章,引入霍拉山旅游公司和琨寶集團,投資2億元開發旅游業。依托七個星佛寺遺址、葡萄酒文化、霍拉山自然風景等獨特資源優勢,不斷完善各點位基礎設施建設,按照串點、連線、成面的思路,完善各點位及沿線旅游空間布局,打造生態康養、文創休閑、夜游度假的旅游環線,進一步豐富旅游業態,讓旅游業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為了加速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霍拉山村黨支部推行“黨支部+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對具有人文價值的古建筑進行修護和再利用,辦起“古村農家樂”6家、“絲路”民宿10家。流轉1300畝土地開展富硒白杏、紅棗、水蜜桃特色林果規?;N植,打造出集休閑觀光、采摘體驗為一體的特色采摘園。舉辦“杏花節”“古村推介會”等“民俗表演+美食體驗”活動,九碗三行子、紅柳烤肉、燜子、粉湯、油炸糕、糖粽子等特色美食充分滿足游客味蕾。
2018年霍拉山絲路古村成功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19年霍拉山村以獨特的魅力被評為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024年入選國家級精品線路,旅游旺季日均接待游客5000余人,實現從自治區級山區貧困村到自治區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的蝶變。
從何而來的自治引力?家園共治
霍拉山村認真落實村黨組織領導下進行“四議兩公開”民主決策制度,建立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和建議,讓村民參與到村莊治理中來。近年來,通過民主決策解決路燈安裝、環境衛生整治等民生問題15件,及時化解鄰里糾紛、土地糾紛等矛盾38起,調解成功率達98.6%。充分調動起了村民參與村莊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組織村民代表共同修訂村規民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移風易俗、文化傳承等內容納入其中,形成勤儉持家、守望相助、厚德載物的行為規范。在村街頭巷尾、文化廣場、民房院墻繪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宣傳文化墻42幅,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價值觀熏陶。
組建由黨員干部、身邊的榜樣、熱心群眾等組成的志愿服務隊。圍繞關愛老人、政策宣傳、普法教育等內容,開展志愿服務45場次,惠及群眾2200余人次,群眾滿意率99.3%,讓文明新風引領基層治理在鄉村落地生根。
展望未來,霍拉山村將持續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實踐,進一步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文旅品牌,以文明為筆、以實干為墨,努力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鄉村新畫卷。(記者 陳新 通訊員 姬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