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至19日,由自治區科協主辦的“2025年賦能高質量發展院士專家新疆行”活動在巴州開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陳曉亞一行來到巴州,就種業創新、棉花育種及羅布麻特色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科技小院助力種業創新,打造棉花產業新高地。在巴州科協的積極推動下,巴州種業創新園已構建起“科技小院+院士工作站+創新聯盟”的立體化科技創新體系。自2021年成功創建中國農技協輪臺棉花科技小院以來,巴州科協持續整合創新資源,先后促成馬峙英院士協同創新中心、河北援疆院士專家工作委員會落戶園區,形成“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
調研組深入考察園區科研平臺建設和轉基因抗蟲棉新品種培育情況。陳曉亞對科協系統推動建立的“科技小院—企業—農戶”技術推廣模式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種模式有效打通了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在尉犁縣,陳曉亞重點了解了羅布麻科技小院建設、羅布麻科研領域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工作成效。陳曉亞建議,要充分發揮科協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組建跨區域、跨學科的專家服務團,在羅布麻資源保護、品種改良和精深加工等環節開展聯合攻關。
陳曉亞表示,將進一步加強與科協系統的合作,共同探索邊疆地區特色產業創新發展之路,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
陳曉亞還在新疆科技學院作科普報告《植物科學服務美好生活》,并與巴州黨政領導進行了座談。
科技引領未來,創新驅動發展。此次調研是自治區科協落實中國科協“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的具體實踐。下一步,自治區科協將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搭建更多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平臺,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新疆落地轉化,為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支點貢獻科技力量。(記者 周海霞 通訊員 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