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都護府博物館“懸旌萬里”展區。
站在西域都護府博物館的LED沉浸式空間內,觀眾輕觸屏幕,瞬間“飛越”至卓爾庫特古城遺址:紅柳掩映的城墻、縱橫交錯的房址、蜿蜒延伸的道路遺跡逐一浮現,仿佛穿越兩千年時光,與漢代戍邊將士并肩而行。
這座以“懸旌萬里”為主題的博物館,通過建筑語言與數字技術的創新融合,為公眾打開了一扇解碼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時空之門。
博物館建筑本身即是歷史的具象表達。
設計師以中原歇山頂為原型,門頭鑲嵌青銅浮雕青龍白虎,外立面采用秦漢風格黑色干掛磚,將中原禮制建筑符號與西域地域特征巧妙融合。
建筑面積9950平方米的空間內,漢代斗拱元素貫穿中庭,形成“天圓地方”的視覺意象。五大主題展區沿1000米的展線次第展開,從“都護建府”的政治智慧到“同心共筑”的文化紐帶,建筑空間與展陳內容形成雙重敘事。
“展陳方式上,充分體現科技賦能與多元敘事的特點,以時間為軸線、中華文化為靈魂,串聯起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維度內容,全面展現治理歷程與民族融合?!卑椭菸穆镁贮h組成員、文物局局長陳英說,西域都護府博物館整合全疆文物資源,輔以仿制品,以物證史,增強敘事說服力;中式美學空間與主題深度融合,通過藝術化展陳,如燈光、布景等,潛移默化傳遞文化認同。
在卓爾庫特古城考古現場復原區,三維數據建模技術還原的古城墻垣與房址,讓觀眾目睹考古工作者剛揭開的黃沙下的秘密。
“我們不僅要呈現遺址現狀,還將依據考古研究成果,動態復原建筑原貌?!痹陧椖考夹g負責人王高照看來,這種“考古進行時”的展陳理念,打破了傳統博物館靜態展示的邊界。
更具突破性的是博物館打造的“歷史體驗場”。觀眾在互動游戲中化身漢代商旅,需精準計算糧草配給方能抵達西域都護府;數字軟屏構筑的360度屯田全景中,耕牛犁地的聲響與農夫勞作的剪影交織;動漫情景秀再現細君公主“吾家嫁我兮天一方”的和親之路,讓詩篇中的家國情懷變得可觸可感。
“科技不是炫技,而是搭建觀眾與文物的情感橋梁?!?span>展陳項目負責人陰懷偉說,當下,博物館展陳設計不僅要滿足文物的“展”,更要便于參觀者的“覽”。這些科技手段的運用,突破了傳統展臺上文物、圖片、文字說明的局限,讓文物與參觀者產生感官接觸和情感連接。館內的數字化交互裝置觸發頻繁,印證了“體驗式學習”的獨特魅力。
“希望西域都護府博物館成為全社會共享的文化空間,也希望全社會為其發展和完善提出寶貴建議。”作為西域都護府博物館策展人,陳凌期望博物館與公眾建立友好對話關系,在全社會的共建中,成為優秀的歷史保存者、文明傳播者和未來連接者。(文/記者 陳彥強 圖/記者 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