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四日,巴州二〇二五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第十三屆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周活動啟動儀式在焉耆縣人民廣場舉行。圖為家長與小朋友在現場觀賞葫蘆畫作品。(記者 趙爽 攝)
6月14日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巴州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第十三屆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周活動啟動儀式在焉耆縣人民廣場舉行。
啟動儀式上,為巴州新增的2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授牌,并發放2025年國家級非遺專項和代表性傳承人傳習經費。隨后,氣勢磅礴的社火表演、靈動俏皮的少兒花兒舞蹈、韻味悠長的戲曲聯唱、熱情奔放的庫爾勒賽乃姆、流淌草原詩意的托布秀爾彈唱,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在非遺技藝體驗區,游客手持柳條編織器物,用指尖觸摸非遺溫度。美食區變身“舌尖博物館”,特色糕點的香甜讓味蕾成為文化記憶的載體。在手工藝品展區,和靜縣的羊毛繩編織、庫爾勒的剪紙作品等,將非遺美學轉化為可收藏的“文化盲盒”。
此次活動以“融入現代生活——非遺正青春”為主題,由巴州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主辦,巴州文化館、焉耆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承辦,聚焦青年傳承人培養、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科技賦能非遺保護等內容,展現非遺傳承實踐活力,弘揚非遺時代價值,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非遺保護傳承的濃厚氛圍。
“我們希望打破非遺與大眾之間的壁壘,通過這些新穎的形式,讓非遺走進年輕人的視野,成為大家喜愛的文化元素。”巴州文化館副館長熱米娜·穆合塔爾說。
近年來,巴州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傳承工作,通過建立非遺數據庫、完善傳承人檔案、建設非遺工坊、推進“非遺進校園”、開發文創產品、舉辦多元展演展示活動等舉措,推動非遺從“活下來”邁向“活起來”。2024年承辦的“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非遺展示活動,讓巴州非遺成果走向全國舞臺。
今年,巴州將創新推出“科技+數字+產業+教育”組合拳:運用VR技術讓非遺技藝“觸網”,依托“巴州文化云”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打造非遺集市、傳承人工作室等城市文化新地標,開發寓教于樂的傳統文化體驗課,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年輕一代心中扎根,煥發勃勃生機。(記者 趙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