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新疆科技學院原創話劇《立地頂天》在該學院西校區大禮堂首演。(記者 袁海軍 攝)
1日,新疆科技學院原創話劇《立地頂天》在該學院西校區大禮堂首演。
原創話劇《立地頂天》以馬蘭精神為主題,由北京著名青年導演馬力達、史一耘編導,新疆科技學院24名師生共同演繹,耗時222天精心打造。
新疆科技學院師生代表,巴州以及庫爾勒市、和碩縣有關單位部門嘉賓,馬蘭退役老兵代表,州、市各中小學師生代表等700余人現場觀看演出。
據悉,原創話劇《立地頂天》以我國首次核試驗為背景,以核試驗前夕為歷史坐標,藝術再現了林春雷、方知和譚澤等工程兵指戰員、技術工人在羅布泊無人區的壯烈征程。
舞臺上,師生們成功塑造出一個個鮮明且生動的人物形象,展現了以譚澤、方知、林春雷等為代表的廣大工程兵與技術人員在羅布泊隱姓埋名、默默奉獻的動人故事。
舞臺下,觀眾的目光緊緊鎖定舞臺人物,沉浸在劇情之中。
飾演方知的黎凡寧老師說:“通過演繹前輩的故事,我深刻體會到‘馬蘭精神’不僅是歷史記憶,更是激勵我們投身科技報國的精神火炬。”
飾演譚澤的學生李冠杰說:“我飾演的角色原型是工程師。在表演中,我仿佛穿越回那個年代,看到老一輩科研工作者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奮斗姿態。”
新疆科技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青年教師聶曉敏說,該劇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實現了價值引領,為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提供了鮮活案例。
新疆科技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高志剛說,馬蘭精神主題原創話劇《立地頂天》,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是革命傳統教育的藝術升華,是架起巴州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的橋梁,是“紅色基因+藝術表達+實踐探索”的育人閉環。通過原創話劇這一載體,讓歷史場景在舞臺重現,讓英雄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扎根,這既是落實“用好紅色資源”“講好中國故事”的生動實踐,更是新時代高校鑄魂育人的責任擔當。(記者 袁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