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提”大叔在果園里與游客一起跳舞。(通訊員 孫詩涵 攝)
如今,哈拉玉宮鎮調優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進一步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通訊員 孫詩涵 攝)
如今,哈拉玉宮鎮調優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進一步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通訊員 孫詩涵 攝)
哈拉玉宮鎮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助力農戶增收致富。(通訊員 孫詩涵 攝)
曾經的哈拉玉宮鎮產業結構類型單一,產業鏈延伸不足,農產品附加值低,制約經濟發展。(圖片由哈拉玉宮鎮提供)
游客在四季牧源農業科技示范產業園駕駛卡丁車進行比賽,體驗速度與激情。(通訊員 孫詩涵 攝)
70年,白駒過隙。
70年,滄海桑田。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70年的時間里,庫爾勒市各鄉村發生了巨變。農業產業化發展壯大、農業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農產品品牌建設不斷加強、鄉村產業形態不斷豐富……實現了新業態與新鄉景的雙向奔赴。
孟夏時節,漫步在庫爾勒市哈拉玉宮鎮,滿眼翠綠,風光旖旎。寬闊平坦的村道,錯落有致的房屋,郁蔥夾雜繽紛的花草樹木鑲嵌交織、交相輝映,村莊美景與文明鄉風相得益彰,凸顯出濃濃的鄉村風情。
哈拉玉宮鎮雖地處庫爾勒市城郊,但發展優勢明顯,依托農業、林果業等資源優勢,從產業延鏈開新路到線上線下擴銷路,從產業結構調整到鄉村“農旅”融合發展,都透出哈拉玉宮鎮的十足干勁,呈現處處新變化,一派新景象。
吃白杏、賞非遺……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庫爾勒市2024“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第三屆白杏文化節在哈拉玉宮鎮巴格吉代村啟幕。
活動現場,“阿凡提”大叔騎著心愛的毛驢吆喝著,“賺”足了游客的目光。
而深受喜愛的“阿凡提”大叔正是哈拉玉宮鎮下多尕村村民買買提·玉山扮演的。
每個周六“吉格代”巴扎開集,形象逼真的“阿凡提”大叔就會牽著毛驢邊跳舞邊與大家互動,現場人氣高漲,熱鬧非凡。
“村莊這幾年變化太大了,真的是舊貌換新顏。現在生活好了,村上修建了廣場、公園,環境更美了,我們飯后出來散散步,日子過得越來越舒心。”生活在哈拉玉宮60年的買買提興致勃勃地說,如今的哈拉玉宮鎮,已是舒適潔凈的大美“新”村。
逛巴扎、品美食、購特產……如今“吉格代”巴扎已成為哈拉玉宮鎮的旅游打卡點,是游客體驗鄉村韻味的最佳去處,“阿凡提”大叔的名氣也隨之高漲,許多鄉鎮開展活動都會請他去表演,活躍氣氛。
“我從沒想過這么受歡迎。”這在買買提看來,不是因為他扮演“阿凡提”大叔有多像,也不是他的麥西熱甫跳得有多好,而是鄉村新變化帶來的新機遇。
哈拉玉宮鎮是庫爾勒市農業大鎮,耕地面積43.78萬畝,以種植棉花、香梨為主。產業結構類型單一,農產品附加值低,曾經是制約該鎮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如今哈拉玉宮鎮調優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培育黑枸杞、白杏、桃等經濟作物,并不斷延伸產業鏈,進一步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通過特色種植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6月5日,在哈拉玉宮鎮昊翔仙桃園,桃園負責人閆家明正和客商商議今年的收購價格。
2007年,閆家明來到臺斯砍村,種植了第一批桃樹。如今種植面積達200余畝,培育有玫瑰紅、黃金蟠、油蟠、大水蜜等30多個品種,成熟期從每年的6月下旬延續至10月初。因桃子果形漂亮、口感純甜、色澤艷麗,一直以來深受歡迎,遠銷全國各地。
“今年畝產1噸左右,應該可以賣個好價錢。”談起今年桃子的銷路,閆家明信心滿滿。從2017年的165畝家庭農場進行零賣,到對外采摘訂購;從2018年依托桃園舉辦采摘節、桃花節等文化活動,到現在網絡銷售一體化,制作初加工產品,銷路是越來越廣,訂單是越來越多。
如今,昊翔仙桃園已成為哈拉玉宮鎮特色農業的示范點,更是帶動鄉村農戶發展種植業,實現家門口穩定就業的典型。
做活鄉村旅游賦能鄉村振興。以農耕文化為主要代表的鄉村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鄉村旅游資源。
產業結構的改變,為哈拉玉宮鎮推動“農旅”融合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隨著人們旅游消費的觀念逐步多元化、個性化,農業良好的景觀生態價值、休閑游憩空間,為“農旅”融合發展提供了市場需求的動力引擎。
2021年,四季牧源農業科技示范產業園應運而生。
“家人或幾位好友相約到這里過田園生活,疲憊的身心得到徹底放松,這種旅游方式簡直太棒了。”周末,四季牧源農業科技示范產業園內歡聲笑語,忙碌一周的王先生和朋友正在聚餐,濃濃的農家風情、良好的環境和服務,讓他贊不絕口。
四季牧源農業科技示范產業園是以科技農業為基礎,集水果蔬菜采摘、蝴蝶蘭花卉種植、特色餐飲服務、民宿度假、溫泉體驗、卡丁車體驗等多種業態為一體的綜合性園區。
“園區內環境開闊,空氣清新,適宜全家度假、團體出行,開展研學、舉行田園婚禮等項目,可實現近郊一日游,更是培養家人感情、寓教于樂的好去處。”四季牧源農業科技示范產業園負責人張曉婷說。
哈拉玉宮鎮把農家樂、鄉村游作為文旅新場景,把“吃游玩”等旅游要素場景化,通過“特色吃、智慧行、個性游”的業態創新,為游客提供鄉愁體驗新場景。
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哈拉玉宮鎮農家樂、采摘園從初始一兩家到如今的10余家,年接待游客從起初的不足1萬人次到現在的10萬余人次,村民就業從當初的不足20人到200余人,鄉村旅游年綜合產值從20萬元上升到今天的上百萬元,推進了鄉村“農旅”融合發展的大飛躍。
游走田園、休閑觀光、研學體驗……多維度的“村”游模式不斷翻新,一股“農旅”風正在哈拉玉宮鎮悄然蔓延開來。
“哈拉玉宮鎮立足‘農旅賦能’定位,‘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發展鄉村農旅文融合產業,積極打造和構建獨特的鄉村融合發展新亮點,一年四季皆可游玩。”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雪開提·吾布力說,把農家樂、鄉村游作為文旅新場景,為游客提供多元化鄉愁體驗,讓桃花節、仙桃西梅采摘節、白杏節等節慶活動成為庫爾勒市旅游的一個新品牌。
農旅融合是鄉村旅游和農業發展的新模式,是實現產業融合的新手段。在庫爾勒市,這一實踐已經使越來越多的鄉村走出一條新路子,迎來高質量發展的契機。
鄉村旅游火熱的同時,各類農產品銷量大增,推動哈拉玉宮鎮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繪就了一幅“村美、業興、人和、共富”的鄉村新畫卷。(記者 趙爽 通訊員 孫詩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