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達西村全貌。(圖片由尉犁縣委宣傳部提供)
紅色達西景區。(圖片由尉犁縣委宣傳部提供)
達西村現在的別墅區。(圖片由尉犁縣委宣傳部提供)
達西村防滲干渠。(圖片由尉犁縣委宣傳部提供)
達西村村民幸福地走在達西風情園一條街。(圖片由尉犁縣委宣傳部提供)
達西村過去的水渠。(圖片由尉犁縣委宣傳部提供)
達西村過去的土坯房。(圖片由尉犁縣委宣傳部提供)
從庫爾勒出發,沿著218國道一路向南,驅車約一個小時就到了尉犁縣。
進入縣城不久,國道右側一棟棟掩映在繁花綠蔭間的小二樓格外引人注意。
“這里就是紅色達西!”行走在小村莊,滿目的綠色讓人心曠神怡。達西風情園一條街上,各色燒烤香氣彌漫;達西電商產業園的直播間,“00后”返鄉青年向全國網友推介家鄉禮物……達西村幸福祥和、安居樂業的畫卷徐徐展開。
在自家小院的葡萄架下,76歲的老黨員艾沙·吾守爾回憶起達西村40年來的發展變化感慨萬千:“過去,這里就是一片鹽堿地,我們住的是土坯房,為了抵擋嚴寒,窗戶也開得小。你看,現在的房子多敞亮!”
達西村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這里自然環境惡劣,為了帶領鄉親們在鹽堿地上蹚出一條致富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老支書沙吾爾·芒力克帶領村民挖渠、排淤、治堿、種植防風林,用林網守護良田,貧瘠的土地變成了良田。
“過去,維吾爾族村民擅長養殖,漢族村民擅長種棉花,我們相互學習,一起致富,大家‘有馕掰開了一起吃’。”艾沙·吾守爾回憶道,1990年,他家25畝地全部種上了棉花,漢族兄弟教他如何給棉花施肥、澆水。當年,他家的純收入達兩萬元。
團結和睦才是幸福。幾十年來,達西村各族群眾勠力同心、團結奮斗,昔日的貧困村變成了小康村。
2009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來到達西村考察,與各族群眾在葡萄架下親切交談。
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達西村各族群眾的回信中提到“希望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像吸鐵石一樣把鄉親們緊緊凝聚在一起,堅定跟黨走的決心和信心,把黨的好政策落實到每家每戶,把生產搞得更好,把民族團結搞得更好,讓鄉親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
總書記與鄉親們親切交流的場景和在回信中的諄諄囑托,艾沙·吾守爾至今仍歷歷在目,言猶在耳。
“這些年,在總書記回信精神的指引下,大家團結一心發展生產,村容村貌越來越美,來旅游的游客也多了。”艾沙·吾守爾說。
漫步在達西村,干凈整潔的柏油路通到村民家門口,家家戶戶用上了天然氣、喝上了自來水。達西展覽館內,一張張老照片無聲地講述著達西村幾十年來的發展變遷。
“這些年,總書記對達西村的關懷鼓舞著我們。利用紅色達西的品牌優勢,產業發展更加多元,鄉親們不僅發展庭院經濟、牛羊養殖,我們還鼓勵他們發展農家樂,推出達西紅色旅游精品線路。達西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文明村和民族團結村。”尉犁縣興平鎮達西村黨委書記夏提古麗·熱合曼帶著記者行走在達西村,言語間透露著滿滿的自豪。
為進一步提升達西村綜合實力,提升游客承載能力,2018年,尉犁縣投資750萬元實施改擴建工程,在達西村原來的村道上進行路面硬化、建設休閑游步道、增設停車位、新增綠植花卉等,建成了總長490米、寬30米,充滿濃郁羅布淖爾地域文化的達西風情園一條街。
達西風情園一條街建成后,村民莫合塔·木沙在街上開起了風情園。他告訴記者:“我有幾十畝的香梨園,院子里的房間我都利用起來做成了包廂,做的農家菜挺受游客歡迎。現在村里的環境越來越好,來參觀的游客也多,我的生意也好做。”
如今,莫合塔的風情園每天的營業額都在三四千元,還帶動了當地10名富余勞動力就業。
家鄉發展越來越好,也吸引了一批大學生回鄉創業。在尉犁達西電商產業園,28歲的瑪依拉·努爾在直播間向全國網友推介尉犁羅布麻茶、羅布麻蜜等特產。
“家鄉發展越來越好,我愿意留在這里,通過電商把尉犁禮物推介給全國人民。”瑪依拉·努爾說。
2022年,尉犁縣在達西村建成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達西電商產業園,涵蓋尉犁禮物線下體驗店、全疆網貨選品中心展廳、快遞攬運中心、運營管理中心、直播創作中心和孵化培訓中心。如今,電商產業園吸引了200余家電商企業和個體經營戶入駐,培養當地25名村民成為“帶貨達人”,帶動了21名村民從事倉儲、物流、配送工作,人均月增收3500元。2023年,實現電商直播收入1.75億元。
達西村這個老典型正煥發出無限新活力。
“達西村這四十年來的美麗蝶變,離不開黨的好政策,離不開各族群眾的齊心奮斗。”夏提古麗·熱合曼說,將持續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把村民緊緊凝聚在一起,讓鄉親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記者 李伶 通訊員 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