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記者從州科技局獲悉,我州出臺《自治州產教融合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方案》,旨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巴州高等院校、高中職院校與企業共建產教融合科創平臺為抓手,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創新鏈有機銜接,使產業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形成產教良性互動、校企優勢互補的產教深度融合發展格局,為加快巴州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根據方案,我州計劃到2025年,重點培育一批產學研用一體的創新聯合體、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眾創空間等產教融合科技創新平臺,提升產教融合科技創新內驅力;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初步形成科技型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和高等院校校企合作育人、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
培育壯大科創平臺主體。加快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實施自治州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行動,不斷壯大產教融合型科技企業群體。對于首次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產教融合型企業,除落實《自治州產教融合10條激勵措施》外,將分別給予自治區級和自治州級一次性最高獎勵20萬元。
構建服務科創平臺人才支撐機制。堅持“高精尖缺”人才導向,積極吸引各方科技人才來州發展。對引進的高層次緊缺科技人才從事科學技術研究并與企業聯合開展活動的,州本級科技計劃項目予以優先立項支持。充分發揮巴州河北院士專家工作站、清華大學研究生巴州社會實踐、院士專家巴州行、青年博士巴州行、企業家巴州行等平臺載體作用,持續加大柔性引才引智力度,推廣“候鳥式”“組團式”科技人才聘任、援疆機制。鼓勵高等院校、高中職院校與企業聯合培養科技人才,對獲得國家、自治區科學技術獎的第一完成單位和人員,給予一定額度的獎勵。
加速產教融合科創平臺建設布局。聚焦我州重點發展的“七大產業”,支持科研領軍企業聯合高等院校、高中職院校等各類產學研用力量,共建一批創新聯合體、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農業科技園區、眾創空間及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產教融合型創新平臺。重點支持一批創新創業平臺,加快打通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移和產業化鏈條,升級為自治區級科創平臺。
加大產教融合科創平臺支持力度。對新認定的自治區級以上產教融合科創平臺,優先給予10萬-50萬元資金獎勵。支持有條件的產教融合科創平臺申報實施自治區上合組織科技伙伴計劃及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開展聯合開發、成果轉化等國際科技合作。持續深化與清華大學校地校企合作關系,加強與新疆大學等疆內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優先在產教融合科創平臺安排開展清華大學研究生巴州社會實踐等活動,提升平臺科技創新能力。鼓勵產教融合科創平臺參加國際科技合作論壇、高新技術成果展銷會以及各類專業領域學術論壇,拓寬國際科技合作渠道、開展科技合作交流。
加強科創平臺成果轉化服務。設立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機構,為產教融合型企業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開辟綠色通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支持產教融合科創平臺科技成果在自治州科技成果綜合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免費展示。
打造產教融合科創平臺示范場景。加強產教融合型科創平臺培育力度,支持其提出靶向問題,探索實施“揭榜掛帥”、“賽馬”制項目,凝聚州外優勢科研力量協同解決重點平臺發展瓶頸問題,推動產教、校企深度合作。借助創新聯合體、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農業科技園區、眾創空間及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考核評估,遴選產生一批相關行業領域產教融合科創平臺典型。組織開展產教融合科創示范平臺觀摩活動,充分發揮典型平臺引領作用,推進形成科技型企業深度參與高等院校、高中職院校校企合作育人、協同創新。重點支持院校、企業等的科技創新平臺深度合作,打造產教融合科創平臺標桿。 (記者 周海霞 通訊員 袁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