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情況
2019年,全年主動公開政府信息161條,其中全文電子化達100%;回復州長信箱11條;提案答復2條;做好市場主體信息年報公示工作。全州應年報企業22982戶,已公示21400戶,年報公示率為93.12%;開展企業行政處罰信息公示工作。全州公示行政處罰信息41條;加強12315受理平臺建設。全州共受理消費投訴3308件,挽回經濟損失897.43萬元,回訪滿意率100%。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消費教育和消費引導工作,發布消費警示、消費提示23篇。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梳理行政審批目錄,整合原工商、質監、食藥局工作流程,實行一個窗口對外,有效提高審批登記注冊效率。推進全程電子化和電子營業執照應用改革,深化“多證合一”改革,實現了“最多跑一次”“零見面”。壓縮企業開辦時間至1-3個工作日,綜合登記效能提升75%以上。試點推行“政銀合作”工作新模式,實現企業登記和銀行開戶“進一個門、用一個網、排一次隊”的登記服務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牽頭制定涉企信息統一歸集公示工作實施方案和考核辦法,推動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基本實現“一處違法,處處受限”。建立經營異常名錄懲戒教育機制,率先在全疆開展企業異常名錄移出普法測試宣傳制度。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戰略,開展地理標志商標精準扶貧行動。截至目前全州共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46659戶,注冊資本222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54%和16.52%;發放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各類企業已達97%,個體工商戶已達65%;98%的市場主體均可通過網上進行名稱自主查詢、申報。今年新登記注冊各類市場主體41025戶(其中:設立登記20436戶,變更登記9818戶,注銷登記10771戶);通過網上辦理登記注冊的市場主體24413戶,占全年登記注冊數量的59.5 %;完成了57戶食品生產,55戶食品經營,142戶藥品經營,114戶醫療器械經營的開辦、變更、延續和注銷的受理、網上申報指導,發放164戶電子證書;發放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證3042份,操作人員證7950份,液化天然氣瓶(LNG)使用登記證28份,受理權限內計量標準校準和計量授權許可9戶,辦理車用氣瓶相關手續、開具氣瓶遷出、報廢證明共計5112份。全州累計有效注冊商標總量已突破1萬件,達10365件。其中,中國馳名商標6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9件,新疆著名商標47件。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第二條第(一)項 |
|||
信息內容 |
本年新制作數量 |
本年新公開數量 |
對外公開總數 |
規章 |
0 |
0 |
0 |
規范性文件 |
0 |
0 |
0 |
第二十條第(五)項 |
|||
信息內容 |
上一年項目數量 |
本年增/減 |
處理決定數量 |
行政許可 |
24 |
-11 |
13145 |
其他對外管理服務事項 |
12 |
-9 |
0 |
第二十條第(六)項 |
|||
信息內容 |
上一年項目數量 |
本年增/減 |
處理決定數量 |
行政處罰 |
319 |
+45 |
43 |
行政強制 |
23 |
+8 |
15 |
第二十條第(八)項 |
|||
信息內容 |
上一年項目數量 |
本年增/減 |
|
行政事業性收費 |
0 |
0 |
|
第二十條第(九)項 |
|||
信息內容 |
采購項目數量 |
采購總金額 |
|
政府集中采購 |
135 |
997535.99元 |
三、收到和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情況
無。
四、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情況
行政復議 |
行政訴訟 |
|||||||||||||
結果維持 |
結果糾正 |
其他結果 |
尚未審結 |
總計 |
未經復議直接起訴 |
復議后起訴 |
||||||||
結果維持 |
結果糾正 |
其他結果 |
尚未審結 |
總計 |
結果維持 |
結果糾正 |
其他結果 |
尚未審結 |
總計 |
|||||
0 |
0 |
0 |
1 |
1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1 |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
我局的政務公開工作在深化公開內容、完善公開載體、配套公開措施、加強基礎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從事政務公開特別是信息公開工作的人員身兼數職,工作強度大,力量不足;二是主動公開的信息內容與群眾需求還有一定差距,公開量、公開面、公開形式、公開深度等方面還不能完全滿足群眾的要求。
在下步工作中,我局將緊緊圍繞州黨委、州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結合我局實際,腳踏實地的開展工作,使我局政務公開工作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豐富政務公開內容。繼續重點推進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政務公開,全面、及時、規范地做好政務公開工作;對涉及專業性強、群眾關注度高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定事項等認真做好解讀工作,編寫配套解讀材料,方便群眾了解企業信息;以政務公開帶動辦事公開,以辦事公開帶動便民服務,大力推進政務公開與電子政務相結合,滿足群眾通過不同載體、不同形式、不同渠道對企業信息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二是以貫徹落實《條例》和《工作要點》為抓手,加大政務公開力度。積極利用信息化手段,規范政務公開形式和載體,豐富政務公開內容和內涵,拓寬政務公開范圍和渠道,加大政務公開深度和廣度,重點推進群眾關注度高的事項公開。
三是以服務企業、服務群眾為目的,加強政務公開基礎性工作。根據《條例》和《工作要點》要求,加強公開輿論宣傳,提高群眾對政務公開的知曉率和參與度;積極開展政務公開學習培訓工作,不斷提升公開整體工作水平;落實政務公開責任制,按照“誰主管、誰公開、誰負責”的原則,完善公開機制,健全公開制度,落實公開措施,做好公開保障,確保政務公開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落實。
六、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
無。
巴州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0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