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州黨委、政府和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正確領導下,巴州市場監督管理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依法治國重大決策部署,按照《2024年自治州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的要求,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提升行政執法質量和效能為目標,著力提高行政執法隊伍能力素質,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更好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現將工作報告如下:
一、優化市場準入,落實“非禁即入”。一是企業開辦更加便捷。推進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以“平行推送、實時共享”方式,實現企業登記1日辦結,企業登記、銀行開戶、公章刻制等多部門材料一次提交,業務同步辦理,新設立企業2.9萬戶。二是落實企業簡易注銷。推行企業注銷“一網服務”,辦理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注銷公告時間從45天壓減至20天,共辦理企業簡易注銷登記1768戶。三是全面推廣電子營照應用。推動電子營業執照跨部門、跨領域融合應用,通過信息共享復用、互信互認,實現經營主體身份在線“一次驗證、全網通用”,電子營業執照替代率達96%。截至目前,全州各類經營主體達17.2萬戶,同比增長6%。
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強化信用信息歸集。一是做好涉企信息歸集公示工作。將市場監管部門在履職過程中產生的24.78萬條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抽查結果等信息歸集后向社會公示,強化信用約束、社會監督。二是持續完善“一單兩庫”建設。組織各成員單位動態更新抽查事項,健全檢查對象名錄庫17萬戶,動態分類完善執法人員庫2120人,實現檢查對象精準抽取,抽查事項與執法檢查人員精準匹配。三是深化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推進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全覆蓋,強化部門協同監管,不斷提高監管質效,減輕企業負擔,全州共開展雙隨機抽查1500余次,檢查計劃和結果公示率達100%,巴州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連續4年在全區名列前茅。四是實施信用風險差異化監管。堅持“好鋼用在刀刃上”,對全州17萬戶經營主體進行信用風險分類,實施差異化監管,市場主體的檢查次數減少71%。
三、強化依法行政,維護公平競爭。一是規范執法行為。細化《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制定《巴州市場監管局行政處罰裁量權適用規定》,破解“類案不同罰、過罰不相當”問題。加強智慧執法案卷評查,推進執法辦案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建設。二是加大規范涉企收費力度。持續清理違規涉企收費,對行業協會商會、水電氣暖等1320家企業開展重點檢查,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收費案件76件,罰沒退金額3560萬元,為企業減輕負擔2509萬元。三是知識產權保護成效明顯。積極推動立法保護和標準管理工作,巴州出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紅棗產業促進條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香梨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條例》。“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業務巴音郭楞受理窗口”于2021年啟動運行,為企業提供就近服務,受理商標申請424件。持續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查辦商標侵權、假冒專利等案件266件,罰沒款226.16萬元。四是深入推進公平競爭審查。全州累計審查存量增量政策措施3616件,廢止和修改違反公平競爭政策措施28件,協助州直單位審查48件,提出修改建議129條,及時糾正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
四、深化消費維權,守護群眾利益。一是暢通消費維權渠道。建立12315投訴舉報“科室指導+屬地辦理”雙牽頭工作機制,設立消費維權服務站42家,動態培育放心消費承諾經營主體1061家,線下7日無理由退貨經營主體439家。全面縮短投訴初查和辦結反饋時間,減少消費糾紛積壓,提振消費信心。全州受理消費投訴31049件,挽回經濟損失1400萬元。二是構建維權共治格局。完成州縣兩級10個消費者協會換屆工作,發展ODR企業101家,持續提升在線消費糾紛解決(ODR)效能,解決消費糾紛629件,逐步形成企業履責、行業自律、社會監督、部門協作為一體的消費維權共治格局。三是加強12315數據分析。依托全國12315平臺,圍繞消費維權突發、高發性問題,開展分析研判,梳理苗頭性熱點問題,每月形成數據分析報告,為全州市場監管工作精準發力提供支撐。
巴州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5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