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日,鐵路職工在進行高壓線路檢修作業。(通訊員 田康飛 攝)
巴州鐵路供電人用不同的方式詮釋著對職業的忠誠與熱愛,書寫著動人的奮斗故事。
高空逐電舞 接觸網工守鐵龍安途
6月30日,午夜的鐵路線上,27.5千伏的接觸網在探照燈下泛著冷峻的光。劉本強,這位從黑龍江遠赴庫爾勒鐵路供電段的鐵路接觸網工,12年來,用腳步丈量著萬里鐵道線,身影穿梭在接觸網的“鋼鐵叢林”高壓線上。“高壓、高危、高空”是他工作的常態,每一次掛接地線、每一次攀上高空作業車、每一次在鋼軌旁處理故障,都是在與風險共舞。
一顆松動的螺栓、一道絕緣子上的微小裂紋、一處防護信號設置的不規范,或是工具袋里一件不合格的工器具……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在特定的高壓環境、高空位置或突如其來的列車面前,都可能瞬間演變成吞噬生命、中斷行車的“大災難”。隱患不會因為我們的熟視無睹而消失,只會在麻痹大意時給予致命一擊。
劉本強深知,安全受控,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自己。因此,保持對安全的敬畏之心,成為他刻進骨子里的本能。作業前,他總會在腦海里一遍遍“過電影”:工具材料點驗清楚了嗎?安全措施是否百分百到位?今天的作業點有哪些行車風險?防護員站位是否合理?應急預案是否清晰?他把各種可能性都想到,把準備工作做到極致。
作業時,他與團隊嚴密互控,當工友在十幾米高空調整設備,他緊盯安全帶是否系牢、站位是否安全;他處理導線接頭時,對每一顆螺栓的緊固扭力都一絲不茍。呼喚應答、復誦確認,這些都不是形式,而是生命的契約。
在接觸網這方高空舞臺,劉本強以如履薄冰之態,行萬無一失之事,在高壓高危中編織著一張守護生命、守護暢通的堅韌天網。每一次平安歸程,都是他對責任最莊重的履行,更是對自己和家人最好的守護,同時托起的是鐵路大動脈安全暢通的使命。
變電女工墨香路 弧光映彩綻芳華
在縱橫交錯的鐵路網下,變電設備如同鋼鐵動脈的“心臟起搏器”,而變電專業女職工們則是守護電流穩定的“心臟醫生”。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庫爾勒鐵路供電段和碩供電車間的劉宇興,初入變電維護班組時,面對高壓開關柜內錯綜復雜的線路、密密麻麻的參數標識,內心充滿了惶恐與迷茫。第一次跟隨師傅巡檢變電站,面對主變壓器的嗡嗡低鳴,她甚至不敢觸碰設備。
直到師傅遞給她一本書——《鐵路牽引供電系統運行與維護》,扉頁上“電流無聲,責任千鈞”八個字,如同一把鑰匙,開啟了她探索變電世界的大門。為了掌握“牽引變電所故障診斷”技術,她白天跟著師傅在現場實踐,晚上抱著《鐵路變電所典型故障案例分析》鉆研到深夜。書中對每一個故障現象的細致描述、對處理流程的嚴謹剖析,讓她逐漸理解了變電工作“零誤差”的重要性。
變電工作常常需要在深夜值班、在嚴寒酷暑中搶修。高強度的工作壓力與惡劣的工作環境,曾讓劉宇興產生過退縮的念頭,而文學經典成為她對抗疲憊與焦慮的精神武器。每當夜幕降臨,結束一天的忙碌后,她翻開《居里夫人傳》,居里夫人在簡陋實驗室中執著探索的身影,讓她在疲憊中重燃斗志;品讀《老人與海》,圣地亞哥“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的吶喊,激勵著她直面工作中的重重挑戰。
2025年春季,因持續的大風惡劣天氣,轄區內多個變電所要進行大型垂窗作業,劉宇興和同事們頂著大風和春寒作業。極度的疲憊與刺骨的寒冷讓她幾乎堅持不下去,腦海中卻不斷浮現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在冰天雪地中修筑鐵路的場景。“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句話如同熊熊烈火,點燃了她的斗志。最終,她們順利完成任務,保障了鐵路供電的安全暢通。
在“書香鐵路”活動推動下,變電專業女職工們相聚分享讀書心得、交流技術經驗。一次關于《思考,快與慢》的共讀活動,徹底改變了她們的工作思維。書中提到的“系統1”與“系統2”思維模式,讓從事繼電保護工作的李工深受啟發:“以往處理故障時,我們習慣憑借經驗快速判斷,但變電工作容不得半點疏忽,我們以后必須更多地運用‘系統2’的理性思考,進行嚴謹分析和驗證。”大家結合日常工作,圍繞“如何避免思維定式導致的誤判”展開熱烈討論,最終總結出“雙人復核+理論驗證”的故障處理流程,有效降低了人為失誤率。
閱讀帶來的知識沉淀,也轉化為推動變電技術進步的強大動力。在參與“變電站無人化改造”項目時,劉宇興從《人工智能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中獲取知識,輔助監控系統自動識別設備外觀缺陷、讀取儀表數據,大大提高了巡檢效率和準確性。
在鐵路供電的征程上,接觸網工用無畏的堅守筑牢安全防線,變電女工以書香為翼實現成長飛躍。他們共同守護著鐵路供電的安全暢通,書寫著屬于鐵路供電人的動人篇章。(記者 景麗君 通訊員 蒙浩)